- 索 引 號:QZ00113-4007-2025-00023
- 備注/文號:泉人社文〔2025〕32號
- 發布機構:泉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2-26
各縣(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泉州開發區社會事業局,泉州臺商投資區民生保障局:
現將省人社廳等七部門《關于印發加強家政服務職業化建設十二條措施的通知》(閩人社文〔2025〕1號)轉發給你們,并就推動我市家政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家政服務職業化建設提出以下意見,請一并抓好貫徹落實。
一、進一步促進家政服務就業創業。加大組織力度,依托“泉就業”線上零工平臺和線下零工市場、驛站等就業服務站點,鼓勵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高校畢業生和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及脫貧勞動力等重點就業群體到家政服務領域就業。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強化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引導有創業意愿的勞動者到家政服務領域創業。
二、進一步支持家政勞務品牌發展。強化政策支持,根據《泉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泉州市財政局關于印發泉州市特色勞務品牌培育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等文件相關規定,鼓勵各縣(市、區)結合縣域特色和產業發展需求培育一批有特色、有規模、有影響力的家政勞務品牌,對培育主體給予資金獎勵,對符合條件的家政勞務品牌相關企業給予技能培訓、穩崗返還等政策支持。
三、進一步營造家政服務發展良好氛圍。主動靠前服務,壓實責任,利用好線上線下宣傳渠道,適時開展政策宣傳解讀,引導全社會尊重家政服務從業人員,關心、關注家政服務企業發展。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組織開展各類家政服務活動,切實增強家政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認同感、榮譽感,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關心支持家政服務發展的社會氛圍。
泉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5年2月26日
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七部門關于印發加強家政服務職業化建設十二條措施的通知
閩人社文〔2025〕1號
各設區市人社局、發改委、商務局、教育局、農業農村局、總工會、婦聯,平潭綜合實驗區社會事業局、經濟發展局、農業農村局、總工會、婦聯:
為貫徹落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商務部 教育部 農業農村部 全國總工會 全國婦聯關于加強家政服務職業化建設的意見》(人社部發〔2024〕49號),持續推動家政行業高質量發展,現就加強我省家政服務職業化建設提出以下措施。
一、提升從業人員素質
(一)加強崗前培訓。推廣使用國家基本職業培訓包,開發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培訓教程,規范從事家政服務職業(工種)應具備的基礎知識、技能標準,加強從業人員法律知識、職業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和救護能力。家政企業對新錄用人員開展崗前技能培訓,培訓合格的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對企業新錄用返貧監測對象、畢業學年高校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六類人員開展崗前技能培訓,或將養老護理員、家政服務員等列入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的家政類培訓,可適當提高補貼標準。(省人社廳、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注重技能提升。將家政人員培訓列入福建省職業技能提升為民辦實事項目。發揮職業技能競賽對技能人才提升帶動作用,將福建省家政大賽納入全省一級職業技能競賽,支持在各類綜合性職業技能競賽中設置家政服務類競賽項目,同一年度可以開展兩個及以上家政服務職業技能競賽并設置相應獎勵。支持各類培訓機構、職業院校開展家政類相關技能培訓,鼓勵家政培訓機構與家政企業合作開展培訓,符合條件的納入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范圍。探索依托電子社保卡發放家政服務職業培訓券,鼓勵使用社會保障卡發放相關補貼補助。組織落實巾幗家政提質擴容技能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每年開展家政從業人員技能提升數不少于2萬人次。(省人社廳、商務廳、總工會、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拓展培訓能力。支持行業主管部門牽頭制定專項培訓方案,按項目制方式開展家政從業人員技能培訓,獲得培訓合格證書的,給予原則上每人每學時不超過25元、最高不超過80學時的培訓補貼,對參加項目制培訓取得家政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培訓合格證書后,半年內實現就業的,按每人300—600元給予培訓單位補貼。支持在家政龍頭企業建設實訓基地,符合條件的按標準給予補貼。發揮職業訓練院、公共實訓基地等各類培訓基地作用,鼓勵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公共實訓基地積極開展家政服務類技能培訓。引導有條件的普通高校、職業院校設置家政服務相關專業,支持院校根據社會需求合理確定招生規模,加強家政服務類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省人社廳、發改委、教育廳、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深化技能評價。優化家政服務相關職業(工種)等級設置,完善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家政服務職業技能評價機制和評價體系。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院校、行業協會/學會、家政龍頭企業備案成立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開展家政服務類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工作。公開巾幗家政提質擴容技能提升工程的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和培訓機構目錄,引導和鼓勵家政服務從業人員通過合規渠道和途徑參加技能等級評價。(省人社廳、商務廳、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促進家政服務就業
(五)擴大從業規模。全面推進“網約式”零工平臺在家政領域的運用,把保姆、保潔、護理、幼兒托育、家電維修等家政服務納入零工平臺,擴大以家政服務為主題的零工市場(驛站)數量和規模,為靈活就業群體提供實時崗位查詢、求職登記、崗位推薦、即時招聘、權益維護等就業服務。持續推動省中心城市與中西部省(區)開展家政服務勞務對接行動,深化省內沿海發達城市和山區縣之間開展家政服務山海勞務協作,根據需要進一步擴大和優化調整對接對象,并按規定享受促進就業相關補貼政策。(省人社廳、總工會、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扶持創業就業。加大就業補助資金扶持力度,對新創業的家政人員按規定落實創業培訓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等政策,對家政服務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鼓勵春節期間家政企業穩崗留工,按照規定落實扶持政策。除有明確規定外,支持各地對符合條件享受各項就業創業優惠政策的,可以銀行工資發放記錄等作為確認就業人數憑據。(省人社廳、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維護行業合法權益
(七)落實勞動權益保障。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針對家政企業及其員工需求開發家政服務責任險、意外傷害險等特色保險產品,鼓勵優先組織員工制家政企業及其員工統一投保并給予補貼。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推廣“益鷺保”“零工保”等符合家政行業用工方式的創新保險模式。加大參保政策宣傳和解讀力度,引導家政企業通過福建省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就近辦”“網上辦”“全省通辦”等渠道便捷辦理各項社保業務。支持行業協會、行業聯盟建立家政服務糾紛調解機制,推動家政服務行業工會組織建設,做好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逐步完善家政服務舉報、投訴渠道和方式,加強家政企業日常監管,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依法保障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合法權益。(省人社廳、商務廳、總工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大行業宣傳表彰。鼓勵和支持家政企業和從業人員參加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集體)等評選表彰,并按照相關規定享受待遇。支持家政類優秀勞務品牌、行業帶頭人和勞務品牌形象代言人開展高端服務展示宣傳,大力宣揚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先進事跡和職業精神,提升家政從業人員職業認同感、榮譽感,營造良好的從業氛圍。(省人社廳、商務廳、總工會、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動行業規范發展
(九)培育家政勞務品牌。統籌推進“閩字號”家政類勞務品牌建設,培育家政興農特色勞務品牌,實施“樂福嫂”巾幗家政品牌培育計劃,推動做強“閩北家政”等區域性家政服務品牌。發揮典型引路作用,開展家政勞務品牌選樹推介,對獲選的家政勞務品牌給予激勵。支持我省家政勞務品牌在中西部協作地區建立勞務培訓基地,開展訂單定向培訓,加強家政勞務品牌技能帶頭人培養,對符合條件的給予高技能人才培養補貼。鼓勵家政企業參與工會驛站公益服務,優先推進家政龍頭企業參與社區養老等場所運營服務,公平競爭政府財政支持的各類項目。(省人社廳、商務廳、農業農村廳、總工會、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拓展職業發展通道。進一步完善家政服務職業分類體系,拓寬職業發展通道,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家政企業,逐步向員工制家政企業轉型發展。引導家政企業建立與家政服務技能相匹配的分層級薪酬分配辦法,宣傳推廣《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支持家政企業建立健全適應自身發展需要且體現技能價值激勵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加強家政企業規范管理,逐步推行居家上門服務證管理,支持推廣使用家政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合理確定家政服務人員工時,保障休息權利,有條件的地市要規范和組織員工制家政企業與家政服務人員簽訂電子合同,統一進行平臺監管。(省人社廳、發改委、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規范家政行業標準。加強家政服務相關職業(工種)國家職業標準宣傳,提升家政服務從業人員職業標準意識。加強標準化建設,發揮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的作用,圍繞家政服務培訓、服務機構分級評價、家政服務信息化等領域,加強標準制修訂工作,完善家政服務標準體系,提高標準化水平,通過實施和評估,及時將市場自主制定的成熟標準上升為政府主導制定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支持行業協會/學會通過項目購買等方式,根據家政服務相關職業(工種)的國家職業標準,承接研發我省家政樣板課程。(省人社廳、商務廳、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大統籌推進力度
(十二)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各級人社、發改、商務、教育、農業農村、總工會、婦聯等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按照人社部等七部門《關于加強家政服務職業化建設的意見》(人社部發〔2024〕49號)相關要求及我省職責分工,建立完善部門協同、責任明確、檢查評價、督導落實等工作機制,積極發揮各自優勢、密切配合,對口督導各項工作落實,持續合力推動我省家政服務職業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省人社廳、發改委、商務廳、教育廳、農業農村廳、總工會、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福建省商務廳
福建省教育廳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
福建省總工會
福建省婦女聯合會
2025年1月14 日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