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QZ00113-4007-2024-00041
- 備注/文號:泉人社文〔2024〕102號
- 發布機構:泉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4-06-04
各縣(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泉州開發區社會事業局、泉州臺商投資區民生保障局:
現將《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工作八條措施的通知》(閩人社發〔2024〕2號)轉發給你們,請按要求抓好貫徹落實。
泉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4年6月4日
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工作八條措施的通知
閩人社發〔2024〕2號
各設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平潭綜合實驗區黨群工作部、社會事業局,廳各有關處室、單位: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鞏固我省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專項整治工作成果,落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進一步規范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工作的通知》(人社部發〔2024〕5號)要求,我省結合實際制定了《關于進一步規范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工作八條措施》,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人社部發〔2024〕5號一并貫徹落實。
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2024年5月22日
關于進一步規范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工作八條措施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鞏固我省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專項整治工作成果,進一步規范職業技能培訓管理,提升職業技能培訓質量和水平,根據人社部《關于進一步規范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工作的通知》(人社部發〔2024〕5號)要求,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具體措施如下。
一、聚焦產業需求,發布并動態更新職業技能培訓需求指導目錄。各地要強化培訓促就業導向,聚焦當地產業發展和就業需求,會商同級財政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在充分調查和意見征集的基礎上,發布職業技能培訓需求指導目錄,明確急需緊缺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可包括培訓類型、職業(工種)名稱、補貼標準等內容(參考附表1),并進行動態調整。各地原則上每年至少發布一次,時間為6月底前,發布前報省人社廳備案。各地要加強培訓效果跟蹤評估,對不符合區域產業發展、企業崗位需求或勞動者培訓就業意愿的低效無效培訓項目,要及時移出目錄。
二、注重優中擇優,公開和動態調整補貼性培訓機構目錄。各地要結合實際,通過遴選、揭榜掛帥、評估推薦等方式,選擇優質培訓機構作為補貼性培訓機構,要梳理匯總本地開展政府補貼培訓項目的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民辦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其他學校或者教育機構,形成培訓機構目錄,及時公開并動態調整。目錄應包括機構名稱、地址、辦學性質及可開展的培訓項目、聯系人、聯系電話等內容(參考附表2)。原則上每年至少發布一次,時間為6月底前,發布前報省人社廳備案。各地應定期對補貼性培訓機構培訓開展情況進行監督評估,并對培訓機構目錄進行動態維護。
三、強化過程監管,確保培訓過程有記錄、可查詢、可追溯。各地要結合培訓專項整治、各級審計、巡視等指出的問題,完善培訓項目的過程監管和監督檢查。對合格證類培訓項目,建立真實性完備性審核制度,實行開班申請、過程檢查、結業考核、學員評價制度。對職業資格證、職業技能等級證和專項能力證書類培訓項目(不含個人見證補貼),實行培訓計劃申報(含承諾)、證書核對、學員評價制度。對行業主管部門牽頭負責,會同人社、財政等部門開展的行業急需緊缺技能人才培訓項目,由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培訓過程監管,實行培訓計劃申報(含承諾)、證書核對制度。各地對享受政府補貼的培訓機構,要實地核實培訓場地和設施設備條件,嚴格審核把關;要突出就業導向,強化培訓與就業崗位匹配度,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發現不符合享受職業培訓補貼人員領取職業培訓補貼的,各地人社部門負責指導督促承擔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追回。鼓勵有條件的地市主動商財政等部門,建立第三方監督機制,對轄區內的培訓機構、培訓對象、培訓過程、培訓質量和培訓補貼資金申領發放等實施常態化跟蹤管理和評估,提升職業技能培訓的社會認可度和公信力。
四、規范技能評價,統籌做好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一體化管理。要加強職業技能評價機構技術指導、質量督導與服務支持,加強評價過程管理、考務管理、題庫資源建設、評分結果檔案記錄、證書數據管理等,保證評價質量。開展職業技能評價機構標準化建設,建立職業技能評價聯考機制,推行無紙化智能考核方式,提升規范化水平。評價機構要按照“誰評價、誰發證、誰負責”原則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審核參評人員資格條件,嚴格考核流程和考試紀律,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和評價規范開展評價。對評價合格人員,要加快職業技能評價證書發放進度。對不符合報考條件、偽造報名資格、降低考試難度、偽造試卷、編造虛假資料、不考試就發證、濫發倒賣證書等行為,取消參評人員評價結果,由評價機構協助追回相應補貼資金,限期整改;未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五、突出規范管理,確保“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取得實效。政府部門組織開展的培訓項目,如需應用線上平臺培訓,可根據培訓項目特點,按照線上課時不超過總課時的40%合理確定線上線下課時比例開展。各地要強化“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監管,可參考人社部、省廳推薦的線上培訓平臺,公開征集遴選并公布開展補貼性培訓的線上培訓平臺,并督促線上培訓平臺做好與省級培訓實名制信息管理系統對接,建立線上培訓平臺及數字資源質量評估與動態調整機制,明確落實監管職責。對出現違規違紀違法行為的線上培訓平臺和享受補貼、代領補貼的培訓機構,應根據情形及時中止培訓活動、責令整改、追回補貼資金、移出目錄,依法依規給予行政處罰;線上培訓平臺和培訓機構行為屬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的,要根據《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社會公布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29號)向社會公布;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六、培育優質載體,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建設。強化“技工教育聯盟”建設,暢通供需對接機制,構建政府推動、市場配置、產教融合、多方聯動的技能人才培養矩陣。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優勢產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構建以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為重要支撐的培訓服務圈,形成職工可查詢、企業可對接、政府可監管的全省產業培訓分布圖。提高公共實訓基地共享開放水平,已建成公共實訓基地的地市,要落實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關于共享公共實訓基地開展民營企業員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通知》要求,指導公共實訓基地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建“聯合體”和“分基地”,共享培訓所需場地和設備,支持公共實訓基地面向企業職工、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大規模開展實用性、操作性技能培訓。
七、強化系統應用,提升實名制信息管理水平。各地要強化培訓實名制信息管理系統應用,按照“凡補必進,不進不補”的要求,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組織相關業務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升各級人社業務經辦能力水平,更好推動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開展。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市可探索開展培訓信息推送,推進項目找人、人策匹配等。省級要強化大數據比對應用,探索建立與教育、民政等有關部門信息數據共享校驗機制,設置風控預警功能,為參訓人員身份識別、培訓項目篩查比對、遠程實時監管等提供技術支撐。
八、明確責任分工,協同聯動形成工作合力。省人社廳負責牽頭制定培訓評價補貼政策和監管制度,明確培訓補貼標準,統籌全省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工作。省就業局負責短期職業技能培訓相關事務性工作,統籌培訓實名制信息管理系統的管理和使用,制定相關補貼性培訓操作規程,不定期對相關補貼性短期職業技能培訓開展情況進行監督核實。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負責評價工作的技術支持服務、全省評價補貼業務操作規程,包括評價機構遴選、制定評價實施細則、隊伍建設、命題資源建設以及評價質量監管等。省技工教育中心負責教材開發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發揮技工院校資源優勢,主動參與培訓評價工作,推動產教融合,指導企業新型學徒制相關培訓業務工作等。各地人社部門負責本地補貼性培訓工作的具體組織實施和培訓、評價機構的監管,包括發布和動態調整職業技能培訓需求指導目錄(含急需緊缺項目)、補貼性培訓機構目錄,對區域內補貼性培訓工作開展監督檢查和效果評估,強化培訓資金統籌使用和監管等。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