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良龍
從318川藏線軍人到消防指揮員,從抗震救災先鋒到公益踐行者……泉州市洛江區馬甲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導員羅良龍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在血與火的淬煉、生與死的考驗中,詮釋著新時代“火焰藍”的精神內核。
向險而行 用行動詮釋“擔當者”的堅守
今年39歲的羅良龍,來自四川蘆山,現任泉州市洛江區馬甲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導員,二級指揮員消防救援銜。從事消防一線救援20年來,他先后榮立三等功2次,優秀士兵2次,優秀基層指揮員2次,優秀基層干部2次,2023年被泉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擔當者”稱號。
帶領隊員開展救援
“指揮員的位置應該在最前方!”這簡短有力的話語,是羅良龍同志二十年來始終堅守的帶兵準則。他先后參加各類滅火救援2000余次,社會救助和為民服務800余次,救助群眾1000余人,用行動踐行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救援現場
2023年臺風“杜蘇芮”過境,暴雨致多處內澇,險情四起。羅良龍同志迅速帶領隊員直奔重災區,穿越六次激流,到達受災點后涉水200余米,徒手搬運漂浮物,開辟救援通道,將所有受困群眾成功轉移到安全區域。
回憶起洛江區溪東村的救援細節,羅良龍仍歷歷在目:“接到警情時,水位已淹到二樓。看到被困群眾揮手的身影,來不及思考危險,只想怎么靠近他們。”他毅然用身體撞開被水壓封死的鐵門,涉水清障開辟生命通道。轉移術后婦女時,羅良龍頂著百斤重量跪行圍墻,膝蓋扎滿被撞擊的玻璃碎片卻渾然不覺。救援結束后才發現救援靴已積滿血水,他卻強忍劇痛,拔出玻璃殘渣簡單清洗,又轉戰投入到轄區道路清障和排危除險工作,留下道道“逆行血痕”。
“當最后一名群眾轉移時,我才真正感受到消防員的價值。衣服會舊,但守護生命的初心永遠鮮紅!”羅良龍激動地說道。
救援現場
這樣的生死考驗,在羅良龍同志的職業生涯中已成常態。2012年水泥廠建筑工地坍塌救援,他舍生忘死,與隊友毅然進入廢墟搜救、破拆,連續奮戰一天一夜,陸續救出4名被困者。2013年一小區三樓發生火災,在黑暗中搜尋被困兒童時被融化玻璃燙傷入院治療,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瞞著病情。住院期間恰逢雅安地震,還未痊愈他便主動辦理出院手續,返鄉投入災后重建工作。
“每次經過'為人民服務'的標語墻,就想起入黨誓詞。20年來經歷了地震、泥石流,更堅定要帶隊伍練好基本功,做群眾的守護神。”羅良龍堅定地說道。從“莫蘭蒂”臺風學習復盤到“杜蘇芮"實戰”,從協調鄉鎮街道前置備勤到帶傷清障排險。羅良龍作為被授予“擔當者”稱號的消防指戰員,用滲血的膝蓋丈量出共產黨員的忠誠。
攻堅克難 用專業鑄就救援利刃
在守護群眾生命安全的同時,羅良龍不忘鉆研過硬的專業技能。一直以來,羅良龍用自己的干勁與匠心,練就了一身應急救援技能的真功夫。他參與編寫《山岳救援技術指導書冊》,創新6個演練科目,4個攻堅操法,梳理9大類80余件專項裝備,構建起科學完備的救援技術體系。2020年,他作為代表參加格銳德世界繩索救援賽·亞洲賽消防繩索救援技術論壇,與日本青森消防隊隊長、ARA發起人山上真一探討高空繩索救援技術。同時,組織為期五天的全要素實戰訓練,開展模擬演練12次,極大地提升了專業素養和實戰能力。
應急演練
2023年應急救援綜合實戰演練中,羅良龍同志更是作為綜合演練展示任務的責任人,項目表演中實現“零失誤”,充分展示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敢打必勝”的風采。2024年泉州市交通運輸危化車輛泄露暨洛江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中,出色地完成現場12個科目設置和場地建設,被泉州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支隊授予“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多年來,他還積極發揮業務技術特長,協助總隊、支隊組織開展各類業務培訓,培養出了大批優秀骨干,為隊伍后繼人才儲備做出了突出貢獻。
心存大愛 用溫暖傳遞人間真情
翻開羅良龍同志的記事本,扉頁上“把群眾當親人”的誓言力透紙背。他不僅在救援一線沖鋒陷陣,還帶領隊友一道,積極投身于扶貧助困、義務獻血等志愿服務活動。
走進課堂講解消防安全知識
他常與隊友去看望慰問洛江區北斗星孤獨癥兒童,用溫暖的話語和耐心的陪伴,為這些特殊的孩子打開心靈的窗戶。手把手教他們識別交通標志、模擬火場逃生,在互動中播撒安全種子;他帶領隊員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宣講,為群眾答疑解惑,提高大家的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他著力“為群眾辦實事”,與公益協會等部門一起走進農村,為貧困村民更換老舊電線、幫建微型消防站,消除安全隱患……這些點滴溫暖匯聚成河,羅良龍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人民消防為人民”的深刻內涵。
羅良龍,這位逆行無畏的“火焰藍”戰士,用擔當、專業和大愛詮釋“好人精神”,向社會傳遞正能量!(來源:泉州文明網)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